篇一: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工作论坛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与路径分析董宁(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063)一、引言坚持绿色兴农,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对大力开拓投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绿色金融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绿色金融在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绿色金融一般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2]和相关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1,。随着乡依然薄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完整,农业规模效益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标准,有利于依托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加大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等的投入,积极满足循环农业技术、绿色种养殖业、绿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发挥绿色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要素引导和杠杆撬动作用。例如,山东省新泰市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截至2019年末,金融机构累计为当地光伏发电企业授信5.67亿元,有效满足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光伏项目的全面实施,使得新泰市能源结构得到优化,地区荒山价值得到开发。(二)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中央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基本原则,强调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据有关研究,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退化问题依然不容忽视,70%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有上亿亩。要扭转环境污染局面,必须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进入环境综合整治等领域。在这方面,绿色金融具有明显优势,可以通过倡导绿色金融标准、发行绿色债券、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市场化补偿制度等措施,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同时为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等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日益迫切。(一)发展绿色金融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迫切需要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我国离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能力基础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0.11.010《金融发展研究》第11期【86】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工作论坛经济的优势。例如2018年以来,山东省东平县围绕东平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设立总规模12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基金,是省内首只生态保护修复基金;运用EPC等模式,引进江苏大千集团和山东土地开发集团,参与了投资2.25亿元的东平湖沿湖生态隔离带、投资4.5亿元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建设。在基金引导和撬动下,东平县规划实施了18个大项目、61个子项目,总投资达32.3亿元。截至2020年4月末,已完工子项目33个,正在积极推进子项目28个,完成投资23.3亿元。其中,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276公顷;土地整治面积4415.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43.5公顷;新增湿地面积110公顷,打造环湖绿色生态屏障84公里。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彻底解决了入湖水质不达标、环湖点面源污染和水系连通等问题。(三)发展绿色金融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中具有独特作用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大展才华。近年来,我国返乡创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新型业态、乡村生态旅游的劳动力逐年增多,这一群体的绿色金融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金融需求日益旺盛。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加大对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为愿意留在乡村的人才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支持乡村专业技术教育,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人才获得创业资金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通过为乡村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打造乡村人才良性循环的“孵化器”,提升人才到乡村落地生根的意愿。三、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自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成为全球首个系统性提出并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但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绿色金融整体已进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仍处于初步探索中,乡村绿色金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以下几个困难和问题:(一)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实质性强化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将可持续发展引入商业战略,注重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协调。如兴业银行于2008年加入“赤道原则”,建设银行建立“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工商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一票否决”等。但整体看,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还不强,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其配套的微观操作体系尚未建立,专门服务于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网点、绿色信贷业务和专业人才数量较少,专业化、专营化程度仍然偏低,金融机构普遍缺乏绿色信贷专营机构,对绿色信贷管理仍因循传统的信贷管理思维、模式和机制,“绿色”许多情况下还仅仅停留在统计过程中的标识和“锦上添花”的符号层面。新型押品难设押、绿色权益价值难认定、公益性绿色项目难落地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乡村绿色金融发展更为滞后。截至2019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10.22万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4%。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截至2019年末,山东省绿色贷款余额为4171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75%。从资金用途看,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等交运基础设施领域,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绿色金融介入不足。在具体的业务实践中,一些银行在客户准入、尽职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环节中也未严格落实环保要求,离绿色金融标准还有差距。例如,目前泰安市近2/3的绿色信贷主要投向生态修复项目、清洁能源项目(基本都是发电项目)、垃圾处理项目(主要是垃圾发电)和绿色交通项目(主要是新能源公交),相对来说,乡村绿色金融投入规模较小。(二)乡村绿色金融发展存在主体、工具和基础三个层面的脱节问题一是从主体层面看,绿色金融的推进机构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其对接主体多以法人为主,但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分散、缺乏增信措施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且以法人形式存在的农业主体有限,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对接渠道。如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四类新型农业主体,除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外,其他三类难以获得与之贷款需求相适应的承贷资格,导致对三类主体贷款视同农户处理,在期限和授信额度上存在较大限制。据2018年对山东省新型农业主体的抽样调查,218家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55.3%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以新型农业主体名义申请、最终按照农户标准发放贷款的比例在90%左右,受制于农户《金融发展研究》第11期【87】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工作论坛信用贷款5万元—10万元的额度限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难以满足。二是从工具层面看,农村仍主要以民间融资和银行信贷为主,对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租赁、信托、保险等融资方式的认知和操作存在主观能力和客观条件的约束。如在如何利用量化的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进行融资方面,目前还缺乏深入探索和推动。绿色保险产品也还处于发展初期,仅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个比较成熟的险种,乡村绿色保险涉及的农产品种类有限,缺乏绿色农产品价格保险等险种。三是从基础层面看,乡村振兴的绿色金融发展依赖于农村的基础金融服务,没有基础金融的网点布局、产品创新、设施完善,绿色金融就缺乏推进的渠道和载体。但目前农村地区的基础金融服务仍在优化完善中,仍存在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衡、金融服务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三)绿色农产品认证及环保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不健全一是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项目认证体系不完善。我国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不统一,认证和标识种类繁多,社会认知及采信程度低。绿色项目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在机构资质、人员素质能力、专业经验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评估认证机构只注重发行前认证,不重视以绿色项目进展与环境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存续期认证。二是缺乏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发展乡村绿色金融,一个重要基础是金融机构能够高效便捷地识别农村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但目前,我国对企业和项目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污水、废弃物等方面的环境信息指标还没有强制披露要求和制度,特别是农村成为环境监测和执法的相对薄弱环节,金融机构无法准确了解企业和项目是否属于绿色企业以及绿色程度的高低。三是政银环保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从对部分省市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相关系统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缺乏企业或项目最初的环评情况等信息,部分受环保整治影响限产停产企业信息也没有录入系统。各级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评、环保违规等信息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各银行主要通过从上级行获取客户环保信息、安排分支机构逐户走访、互联网渠道了解或银行主动与环保部门沟通等方式获取企业环保情况,耗费大量精力。(四)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绿色项目投资周期《金融发展研究》第11期【88】长、收益率偏低,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但目前,全国层面还普遍缺乏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仅有10多个省份由政府出资建立了不足50只绿色发展基金。对绿色债券发行人与投资人,除江苏外,还未出台鼓励发行或投资绿色债券的税收优惠、融资贴息等相关政策。二是部分基础性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绿色金融健康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目前关于环境经济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健全,部分领域存在空白,不能有效支持环境经济政策落实。此外,由于尚未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初始分配等基础性制度,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建设发展滞后,绿色金融业务操作指引不详尽,绿色业务开展存在阻碍,难以深入发展。四、以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程,其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的特点,需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制度和体系的层面做出响应,加强绿色金融制度供给;需要正视乡村绿色金融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先做带后做”的思路,优先打造乡村绿色金融的示范性样板,逐步培植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最终实现绿色金融在乡村的渗透和覆盖。(一)找准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突破口,实现精准高效对接乡村发展的“五个振兴”在公共服务属性、发展急迫性、辐射带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应综合考虑绿色金融的资源状况和对接渠道,确定优先进入和支持的领域及项目,整合金融资源集中扶持其发展,通过“点上突破、线上示范、面上铺开”的策略,最终实现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阶段看,乡村绿色发展应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促进产业振兴,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二是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三是促进人才振兴,培养造就干事创业的职业农民队伍。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着力从这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优先支持现代化农业生产主体的绿色发展、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支持各层次人才回乡进行高质量创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渐次发展。(二)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重点,培育乡村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和信贷政策体系应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着力发挥现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把其作为推进乡村绿色金融发展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工作论坛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一是扩展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银行在乡镇及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扩大基层分支机构业务授权,满足乡村振兴中农村发展建设和产业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绿色投资、与社会资本的基金运作等做一些特殊性政策安排,如允许中小金融机构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依法合规参与绿色投资等。三是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加大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将扶贫再贷款调整为乡村振兴再贷款,继续保持扶贫再贷款的优惠利率不变,引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建立乡村绿色信贷专门通道。(三)创新乡村绿色金融产品与工具,拓展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一是推进乡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提高乡村绿色信贷比重。探索基于农村物权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为绿色产品定价、交易、抵押担保及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针对乡村地缘人缘的信息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合格农户主体的信用贷款。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资格认定,满足从事绿色生产的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金融需求。二是拓宽乡村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加快绿色债券发行和上市挂牌融资。应结合乡村产业振兴的需要,加快乡村振兴优质企业的信用培植,适时拓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开设与生态农业、污染防治、清洁能源与循环利用等项目相关的涉农企业发债和上市专项通道,在股票市场建立乡村振兴绿色环保指数,将企业的环境信息作为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必要参考,提高投资者对涉农绿色企业与项目的信心与关注度。三是加快乡村绿色保险市场发展。应进一步开展生态农林牧渔业的灾害保险、土地流转收益保险,推动农产品价格保险增量扩面,丰富保险种类,提高保险能力。四是积极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着力发挥碳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尽快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初始分配等基础性制度,发展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加大碳金融市场及交易向乡村地区的延伸,逐步实现对乡村生态环保企业和项目全覆盖,为发展碳收益作为抵质押物的绿色信贷创造条件。(四)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快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统筹作用。政府要明确乡村发展中的绿色导向,制定完善绿色企业评估认证标准,加快绿色企业评估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同时,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需要确定绿色项目数据库,与金融机构及时对接共享,作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基本信息源。二是发挥财政在支持乡村绿色金融发展中的资本撬动和风险补偿作用。有选择性地通过财政贴息、担保基金、产业基金等形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财政风险分担力度,维护乡村振兴良好的信用环境。提高环保信息共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较好和绿色生态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产业化主体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奖励补贴等扶持政策。三是贴近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盘活农村可用要素资源。从确权颁证、流转交易、价值评估、抵押物市场化处置等方面盘活土地存量资源,优化用地流程。调动农业生产要素价值,使农地、农房、农机、农产品等转变为“活”的生产要素,为开展绿色金融拓宽抵质押物,实现用“软要素”推动“硬投入”。(责任编辑刘西顺;校对XS,GX)《金融发展研究》第11期【89】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摘要: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现状。发展绿色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路径分析
引言
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落后、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绿色金融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为核心,通过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现状
信息不对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乡村企业和农民往往无法获取到足够的金融信息,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风险评估困难: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复杂多样,涉及到农业、畜牧业、林业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领域的风险评估相对困难。绿色金融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投放。
缺乏适应性金融产品;传统金融产品往往无法满足乡村地区的特殊需求。乡村振兴需要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保险、农村信用产品等。
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金融机构和人才,导致金融服务无法覆盖到每个乡村企业和农户,限制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缺乏金融创新: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然而,目前在乡村地区,金融创新相对滞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1、加强政策引导,提升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1)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优惠税收政策、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等,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和乡村振兴项目。
(2)
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以识别和评估绿色金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效益,为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依据。
(3)增加绿色金融专项资金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增加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的投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4)建立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平台
建立绿色金融政策宣传平台,加强对绿色金融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金融机构和乡村企业对绿色金融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2、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乡村振兴需求
(1)
开发绿色信贷产品
金融机构应根据乡村振兴的需求,开发绿色信贷产品,为乡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帮助其进行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2)
推出绿色保险产品
推出绿色保险产品,为农村、农民和乡村企业提供保险服务,覆盖农业、农村环境和乡村产业发展各个方面,降低农业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风险。
(3)
发行绿色债券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乡村经济建设中。
(4)推动绿色投资基金发展
推动绿色投资基金的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绿色金融意识
(1)
加强绿色金融培训
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培训,提高其对绿色金融的理解和认知,培养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振兴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2)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金融宣传活动,包括举办绿色金融论坛、绿色金融知识竞赛等,提高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和关注度。
(3).加强绿色金融媒体报道
加强绿色金融媒体的报道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和乡村振兴的成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投资和乡村经济建设。
(4)
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和交流
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和交流,建立绿色金融研究机构,组织相关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绿色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创新。
4、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基础。政府需要出台针对绿色金融的监管措施和政策,以规范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标准和操作规范,保障绿色金融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2)
强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绿色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及时披露绿色金融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环境保护措施等。这样可以让投资者和公众了解项目的风险和可持续性,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3)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
在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中,风险评估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同时,他们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4)
加强监督和执法
监督和执法是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督和执法,确保金融机构和企业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履行绿色金融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绿色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和交流是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国际监管和信息共享,提升绿色金融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
5、绿色金融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
(1)
绿色金融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很多项目和企业需要获得融资支持。然而,由于乡村地区的特殊性和不完善的市场信息,很多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无法准确评估乡村项目的潜在风险。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预测乡村项目的风险,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例如,一个乡村地区的农业企业需要获得贷款支持,以推动农业生产和发展。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市场等因素对农业项目的影响。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市场数据,预测出农业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更准确的贷款决策。
(2)
绿色金融结合人工智能提升乡村金融服务体验
乡村地区往往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导致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绿色金融可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提升乡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体验。例如,一个乡村居民需要办理贷款手续,但附近没有银行网点或金融服务机构。通过绿色金融平台上的人工智能系统,乡村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完成贷款申请和审批流程,无需亲自前往银行或金融机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自动进行风险评估和贷款审批,提供快速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3)
绿色金融利用人工智能推动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创新和创业活动来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然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乡村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相对有限。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绿色金融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支持乡村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例如,一个乡村居民有了一个创新的农业科技项目,但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绿色金融平台上的人工智能系统,该乡村居民可以提交项目计划和商业模式,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和市场情况,预测出该项目的潜在效益和商业前景。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绿色金融平台可以为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乡村居民实现创业梦想。
结语: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导向,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模式。
参考文献:
[1]黄雪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绿色金融发展.郭永航
主编,广州年鉴,广州年鉴社,2021,81-82,年鉴.
[2]刘登高,勘察设计与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杨伟民
主编,湖州年鉴,中国文史出版社,2021,221,年鉴.
[3]王虹霁,银行业
发展绿色金融.杨建林,赵增昆
主编,云南年鉴,云南年鉴社,2021,251,年鉴.
篇三: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科技支撑金融赋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汇报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科技支撑金融赋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果。首先,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和现状。
乡村全面振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乡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乡村面临着土地流转难、人口流失、农业低效益等问题,全面振兴乡村变得尤为迫切。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科技支撑和金融赋能助推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技术路径。而金融赋能则提供了资金和服务的支持,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面我将从科技支撑和金融赋能两个方面,介绍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一、科技支撑部分
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
1.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乡村网络
数字乡村网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建设,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乡村网络,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农产品销售和服务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可持续发展。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我们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推广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如智能农机、精准施肥、生态养殖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资讯、农产品价格指导、气象预报等信息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增加收益。
二、金融赋能部分
金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
1.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我们积极参与并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引入金融科技和智能化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构建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体系是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我们在乡村推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乡村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3.落实农村金融扶贫政策
贫困地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积极落实国家的农村金融扶贫政策,加强农村信贷和金融扶贫创新,为贫困地区提供贷款、担保、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在以上工作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想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成果。
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乡村网络,我们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对接与转型升级。以某个示范村为例,通过我们的支持,全村农民都开通了电子商务账号,并通过线上平台开展销售和交易。去年,这个村子的农产品销售额增加了40%,村民人均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开展农村科技创新与应用。我们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广了智能农机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某个村的水稻种植为例,通过使用智能农机进行精细化管理,农民的投入成本降低了10%,产量提高
了15%。
另外,我们还推进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到农业资讯、市场行情、气象预报等信息,帮助他们进行农业决策和经营。根据统计数据,该平台的使用率每年都在逐渐增长,已覆盖全村90%的农户。
总的来说,在科技支撑金融赋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着网络覆盖不全、电商平台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小微农户的金融服务还存在短板等。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和金融赋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更好的成效。具体来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支持,提高网络覆盖和电商平台安全性;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和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政策,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最后,我衷心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能够得到您们的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篇四: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支持乡村战略的实施是其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榆林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情况的调查,分析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以及完善金融支农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金融;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极其关键的支持要素,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要求,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持。
现状
1.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立,金融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截至2019年末,榆林市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七大类2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667个,其中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91个(包括65个邮政代理网点),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344个。此外,市县保险机构共有分支机构175个,准金融机构110多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金融机构相继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扶贫工作组等,金融扶贫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精准扶贫深入推进。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为适应农村地区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榆林市金融机构建立“再贷款专岗+金融顾问+问题实时反馈方式”工作制度,首创“再贷款专用额度+财政全额贴息”等方式,积极拓宽金融扶贫融资渠道,推动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办理再贴现20.25亿元,涉农资金惠及农户7569户,惠及普惠口径小微企业6604户。截至6月底,全市支农再贷款余额29.7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10.8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11亿元,扶贫再贷款资金累计带动辖内使用扶贫再贷款的农村商业银行发放涉农贷款270亿元,是扶贫再贷款累放额的32倍,助推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榆林市14家法人机构发放涉农、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2.35个百分点,为特定领域降低融资成本约0.51亿元。3.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农村信贷投放持续。加大榆林市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服务体系和丰富的信贷资源。目前,全市共有50余种较成熟的农村金融产品和10多类金融服务方式,以富秦家乐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金穗惠农卡为代表的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市大部分县市区(乡、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渠道、差异化、可持续的信贷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986.4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2%。4.支付体系日益完善,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金融机构以惠农金融服务站、便民金融服务点及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为依托,在农村地区开展小额信贷、支付转账等“一站式、便民化”综合金融服务,不断改善和优化服务水平。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5463个,助农取款清算交易笔数1375600笔,金额117724.64万元;共建成各类惠农支付服务点5781个,全市辖下农村地区每万人拥有银行网点3.4个,平均每个村设立金融服务点1.94个,实现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加强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创新支付产品全面推广,实现了“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覆盖面和满意度不断提升。5.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金融生态明显改善。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立客户信用信息档案户数76.66万户,建档比例97.12%;授信农户5.58万户,授信金额57.77亿元。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征信知识下乡,通过进乡镇、进农户和信用创建等活动以点带面,多渠道宣传征信知识,农户金融素养普遍提高,农村金融生态显著改善。6.涉农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业风险有效防范。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涉及苹果、奶牛、能繁母猪、大枣等10余种农业品种。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9.25%,占全市财产险总保费收入的4.52%;农业保险赔付支出0.64亿元,同比增长280.33%,占全市财产险赔款总支出的4.71%,受益农户1万余户次,对稳定全市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防灾减损的风险保障作用。7.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产业扶贫有序推进榆林市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农村道路、农田水利、人居环境改善等生产、生活项目融资,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活水”。同时,积极推进县域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融资”与“融智”有效结合。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走上经济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存在的困难
1.普惠金融覆盖不够,金融支农力度不足。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不健全。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融资渠道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扶贫对象的金融需求。二是从榆林的情况看,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信贷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资金流出明显。榆林市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CSE评估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榆林县域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仅为47.55%,低于陕西全省平均水平27.9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为60.4%,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的余额存贷比不足35%,表明国有银行资金外流现象更为严重。三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协同效应发挥不够。目前,榆林市涉农领域尚未建立统一专业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导致金融机构贷前调查评估投入大且效果不理想。2.农村金融经营成本较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一是农村金融经营成本较高。随着农村人口的散居化、空心化和老龄化趋势加剧,金融服务面临成本高、风险大和环境差等难题,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二是有效抵押资产少。目前多数农村经营组织没有固定资产,缺乏可供抵押登记的产权,且大部分从事种植业或农产品加工业,产品不符合抵押要求,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难以为其提供生产经营性贷款。3.经营管理能力有限,隐性金融风险凸显。一是盈利能力受限。受经济增速下行、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缓慢、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不良贷款反弹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涉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二是票据融资业务超常规增长,虚增资产稀释不良贷款。截至2019年末,全市农村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余额为256.3亿元,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达36.07%,成为制约涉农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风险隐患。4.信贷产品创新滞后,农村金融供需失衡。一是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部分金融机构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只能营销上级行制定的产品和执行上级行信贷政策,信贷产品契合度不高、适应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自身风险补偿能力不足,制约了涉农信贷产品的开发。三是农村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存在表面化、趋同化的问题,可复制推广性不强;部分产品对兜底政策过于依赖,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5.支农配套政策不完善,机制保障作用弱化。一是金融支农政策保障体系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政策全面性和协调性不强,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二是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农业风险转移和保障能力欠佳。政策性担保缺乏、商业性担保门槛较高,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和由财政注资的担保公司尚未深入农村地区,难以有效分担金融机构农村信贷风险。三是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缺乏,制约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6.金融生态环境待提升,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一是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面临融资贵问题,即涉农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全市平均利率水平,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二是目前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农村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割状态,未能有效统一整合。
政策建议
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一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功能互补、相互协作,引导非持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其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建立地方金融数据监测平台,定期更新财政、公安和社保等部门掌握的涉农主体外部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局面。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以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满足村民多样化、多方面需求。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起由物理网点、自助渠道、“互联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功能基层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匹配性,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五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是健全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与印度“优先部门贷款政策”的经验,要求包括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在内的所有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义务满足所在乡村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服务,或者专项认购“三农”金融债券,促使县域资金回流。2.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有序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突出重点,有序推动。重点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特色效益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和环节;重点支持当地有带动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促进金融支农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并以此推动农村金融取得更大突破。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突出差异性、地域性和产业优势,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开展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支持模式。精准确定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支持途径。3.加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产融有机结合。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供应链融资业务。大力支持现代农业联合体、示范级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改变传统的分散支持模式,向联合体内部企业、规模经营上下游主体延伸。二是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围绕特色产业链发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及票据融资业务等。三是深入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打造新型产业链金融模式,解决农地产权抵押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房产权能。四是加大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推动壮大集体经济。4.完善金融支农政策保障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一是形成金融支农配套政策合力。加强金融支农保障政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联动协调机制和政策配套体系,协力推动农村金融在产品、服务和模式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二是拓展金融支农配套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政策领域。研究出台针对农村投融资新模式、经济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政策,为提升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政策基础。三是构建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合理设置风险补偿比例,规范风险补偿金使用手续。四是采取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创新涉农保险产品,降低风险损失。五是引入农户、经济组织、财政以及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联保模式,实施“集中担保,分散使用”“限额担保,周转使用”等担保模式,有效降低金融风险。5.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拓宽金融服务途径。一是探索开展农村房屋抵押、农用机具抵押和订单农业质押等质押业务,大力推广“银行+保险”“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贷款业务,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金融需求。二是完善金融服务方式,开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绿色通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聚焦农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四是积极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流通业发展,支持休闲观光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五是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贷款等专项信贷产品的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6.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发挥各级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强化部门协作和社会责任。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不断净化基层社会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二是完善基层信用数据库建设,积极拓展数据来源,不断提高平台数据指标吻合度。三是持续推进农村金融知识特别是征信知识普及,增强村民的金融意识、风险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7.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乡村绿色振兴。一是完善农村绿色金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融相关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与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性中介服务体系和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二是完善绿色农业信贷投放机制。重点支持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及应用、节水灌溉工程、农田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领域,实现绿色金融业务从小到大、由点到面加快发展。三是提升绿色债券对农村绿色发展贡献力,充分发挥绿色债券融资额度大、期限长的优势,提高绿色金融供给能力和效率。
篇五: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金融科技在年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金融科技的应用无疑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本文将探讨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一、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
传统金融业在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各种问题,如银行网点分布不均、服务效率低下等。然而,金融科技的兴起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技术手段,金融科技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首先,金融科技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选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在线购买农资、农机设备等,解决了物资供应难题。同时,互联网金融也能够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保险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金融科技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差距。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分布相对较少,很多农民难以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然而,金融科技的普及解决了这一问题。农村地区的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轻松进行转账、支付等操作,不再受限于传统金融网点的限制。
再者,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传统金融机构的办事效率较低,办理一笔简单的业务可能需要花费农民大量的时间。而金融科技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农民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快捷地完成各类金融操作,避免了时间成本的浪费。
二、金融科技助力农村金融创新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首先,金融科技推动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通过大数据风控、互联网征信等手段,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小额信贷服务。这不仅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题,也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金融科技拓展了农村金融产品的范围。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农村地区的居民可以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等,享受到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金融保障水平,还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再者,金融科技助推了乡村电商的兴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将自产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打破了传统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电子商务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三、金融科技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也为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金融科技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金融科技,农民获得了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可以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经济活动。这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金融科技提升了农民的金融素养。通过金融科技的普及,农民逐渐了解金融知识,提升了自身金融素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财、投资,还提高了他们参与金融市场的能力。
再者,金融科技促使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金融科技还促进了城乡间资源的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科技在年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不可忽视。金融科技的应用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机遇,推动了农村金融创新和乡村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农村金融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六: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一、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深化“银村合作”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扩大信用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促发展,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深入开展信用村创建工作,不断扩大信用村和信用户的覆盖范围,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搭建对接平台,提高融资效率。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依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周边天然的旅游景区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金融+旅游+乡村振兴”模式运用,以金融支持景区发展集黎苗特色餐饮、民宿、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在更多资源禀赋优越的行政村分类推进打造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示范村农户到旅游景区就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推金融精准帮扶。
三、围绕多点统筹发力,提升“三农”信贷可得性
一是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丰富农业保险品种,创新推出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和“保险+期货”项目,引导涉农金融机构为设点乡镇配备专属客户经理,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夯实“能贷”基础,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四、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断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
一是拓宽农村支付领域。深入县辖行政村扶贫助农大集市推出移动收付款聚合码,面向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乡村振兴主题卡,优化农村支付环
境。二是强化农村金融宣传。将“金融知识有奖问答”等环节融入晚会现场,扩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知识素养,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提升金融质效助力乡村振兴。组织搭建“金融+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政银合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二是金融创新“贷”动乡村振兴。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川茶贷”、“农贷通-信用(家庭农场)”等信贷产品,推动应收账款、茶叶存货等动产质押融资落地,推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担保贷款,为农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信贷支持。
推荐访问:金融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作用和渠道 助推 振兴 乡村